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7/23 16:29:20 浏览次数: 作者: 郭刚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5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新华社报道,《意见》于20246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时隔一年后再次郑重发布,彰显了其重要性。《意见》作为新时期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勘察设计企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意见》共8个部分、19条举措,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旨在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对照政策要求,结合自身情况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以制度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意见》就“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专设一个章节,旨在推动企业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释放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体现了创新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首先,打造创新型企业组织形式。《意见》提出,要推动企业引进或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实施协同创新合作;推动大型企业优化采购标准、提升技术标准,实现供应链互通,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资源、提供技术牵引和转化支持。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勘察设计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2023年,全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达2953亿元,占行业总营收的2.8%。不过,重生产轻科研、创新组织建设不足是勘察设计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创新组织建设方面,勘察设计企业需要以“1+N+X”模式建设内部创新组织,同时加强外部资源整合,拓展产学研合作深度和广度,打造开放、合作、流动的创新型组织形式。

 

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技术委员会(“1”)作为科技创新牵头部门,大型企业应以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目标,配置专职科研人员,实体化运作,主导科技创新并负责重大课题实施;在技术委员会领导下,企业需要紧密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形成多个专题研究中心(“N”),专题研究中心可以是专职或虚拟。中小型企业囿于资源限制,更多采取虚拟研究中心,生产部门在经营生产同时兼顾科技创新;在“1+N”基础上,鼓励员工自发提出课题和自发形成创新小组(“X”),创新小组以基础能力提升和技术总结等微创新为主,立项后企业给予经费支持,营造全员参与的创新氛围。在充分挖掘内部科技创新潜力基础上,勘察设计企业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同行企业等外部合作,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联合开展科技创新。

 

诸多勘察设计企业在创新型组织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汇设计集团”)为例,华汇设计集团认为要从人性出发,让大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人成为自己的CEO,以破解传统组织自上而下命令式的科技创新存在的“派任务难”的困局。2014年,华汇设计集团发布《产品研究院管理办法》,以产品研究院这种自组织模式来推进科技创新。产品研究院由员工自主发起成立,成员不局限于内部员工,可以联合外部业主、高校和科研院所、建材设备厂商等。产品研究院成员可自主协商、自由组团,平台上申请创新课题。经过多年发展,华汇设计集团形成了稳定的两级创新自组织——产品研究院和协同创新中心。产品研究院做细分,做精专业、做优特长;协同创新中心做资源整合,协同相关产品研究院共同提升产品高度,增强产品竞争优势。

 

其次,完善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意见》指出,要“完善开放型的企业人才制度,健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创新人才队伍缺乏亦是困扰勘察设计企业推进科技创新的难点。借鉴《意见》精神,勘察设计企业可以双管齐下,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一方面,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加强高端创新人才合作和引进,促进创新人才的外部流动;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科技研发职业序列,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向科技创新人才方向发展,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团队,推动“研发-工程-研发”的内部流动机制,促进技术人员参与科技创新工作,既有助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也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的结合度。以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勘集团”)为例,上勘集团建立了科技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形成了“专职+柔性流动人员”的科技人才队伍。柔性流动人员来自生产部门,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协议约定,确立成本和考核指标分摊;实行定期考核评估,并根据其考核结果和科研产出情况进行出库调整。上勘集团通过实施多层次带教、职位晋升答辩、柔性流动、创新奖评选、技术比武等培育模式与机制,在工程实践中锻炼人,在重大项目上培养人,构建了“领军人才+专家集群+青年骨干”的技术梯队。

 

第三,健全创新导向的激励机制。《意见》提出,“鼓励企业注重中长期价值创造,赋予项目团队充分自主权,有效运用多种方式强化激励。”201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提出,对于完成、转化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应给予奖励,给出了“将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从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利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从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50%;将科技成果自行实施或者与他人合作实施的,应当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连续3至5年,每年从实施科技成果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等激励标准。之后,《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等政策都提出可以采用项目收益分红、项目成果入股等形式对于科技创新人员开展中长期激励。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是影响勘察设计企业持续创新的最大障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一是需要加强转化路径研究。从科技创新成果实用性出发,对市场需求深入调研,提升创新市场导向;二是要加强转化平台建设。加强对外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主体与成果应用主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性;三是健全转化激励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制度,通过项目分红、技术入股等形式充分调动创新积极性,提升创新质量。

 

在以激励机制引导成果转化的同时,转化平台建设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点。以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交科”)为例,苏交科通过广泛合作打造转化平台,积极探索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苏交科联合江苏通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沥青材料研究中心”,开展材料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市场开拓、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成立“南工大-苏交科交通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借助产学研合作促使研发成果产业化;成立材料产业化平台——南京宁通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4家,完成了抗水性自修复固化技术、路桥面铺装技术等多项技术成果转化;与满帮集团在南通市数字交通产业园合资设立江苏科运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慧交通产品研发和推广等。

 

改革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抓手

 

《意见》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完善公司治理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改革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抓手。

 

对于勘察设计行业的整体要求

 

一是强化战略管理。《意见》提出,要引导企业科学制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强化战略规划与年度计划、绩效考核等的联动。要引导企业基于战略导向厘清主责主业,防止盲目多元扩张、无序扩张。当市场逐渐步入存量时代,勘察设计企业在努力拓展新市场、新业务、新模式的同时,需要认识专精特新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坚持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打造更长的“长板”。

 

二是加快数智转型。《意见》要求“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强企业数据治理和数据流通应用能力,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智转型决定勘察设计企业的未来发展高度,勘察设计企业需要融合BIM、GIS、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快构建“工程+数字”技术引擎。一方面,通过数智转型对内赋能,促进运营提质增效,打造差异竞争优势,提升资源整合和产业引领能力;另一方面,结合数字中国建设和融合基础设施发展需要,挖掘数据价值,发展数字产品,拓展数智业务。

 

三是加强风险防控。《意见》要求,企业要将风险防控各项要求嵌入经营管理各环节,建立健全多层次风险预警和防范处置机制。当前,外部环境快速变化,从项目经营、项目履约到项目回款等各环节,都对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生产带来更多挑战。企业需要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健全风险防控体系,识别项目经营风险,管控项目履约风险,加强现金流管理减少项目回款风险,全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对于国有企业的要求

 

一是优化治理结构。《意见》提出,国有企业要根据功能定位逐步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对于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国有勘察设计企业,产权结构优化方向是引进非国有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战略投资者引入先进管理经验、技术、资源和市场渠道,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同时,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建入章和党委前置决策,推行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结构,加强董事会专业化建设,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

 

二是优化激励机制。《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更大范围、分层分类落实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深入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完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在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推行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对于以项目为中心的勘察设计行业,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可以平衡业务波动,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预期。国有勘察设计企业需要根据政策要求,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绩效导向和创新导向,提升激励精准度。抓住政策红利,探索推进中长期激励机制,完善全面激励体系。

 

对于民营企业的要求

 

《意见》提出,鼓励民营企业构建简明、清晰、可穿透的股权结构,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伙制、公司制等多种组织形式,完善内部治理规则,鼓励民营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勘察设计行业存在大量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都面临未来企业传承的关键问题。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合伙制是国际通用模式。民营勘察设计企业需要以大智慧合理分离资本(原始)贡献和智力贡献,解决股权流转问题,遵循“以岗定股、岗变股变、岗退股退”等基本原则,优化合伙人选拔、激励和管理机制,塑造“共创、共担、共享”的合伙人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勘察设计企业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加强改革创新,从优秀向卓越不断奋进。(本文作者郭刚系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 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