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面对疫情,勘察设计行业如何化“危”为“机”?

发布时间:2020/3/20 18:20:22 浏览次数: 作者: 管理员 来源: 本站

新冠肺炎疫情对勘察设计企业的影响


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刚



2019年底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终于迎来了曙光,截至笔者成稿之日,多个省市已经连续10多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为零。世界卫生组织3月9日表示,中国超过8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0%的患者已经康复出院,中国的疫情正在结束。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暴发的前夜,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进入全球大流行状态,这给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笼罩了一层浓厚的阴霾。不过,中国已经开始争分夺秒地恢复经济。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后国家经济政策的表述是:一方面,政策需要全面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力保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出台的政策不会是“大水漫灌”,要有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那么,新冠肺炎疫情对勘察设计企业会有哪些影响呢?笔者试图从市场经营、技术发展、管理提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新冠肺炎疫情对勘察设计企业市场经营的影响



1.基建投资增速加快



在笔者发表的《战“疫”之后,“十三五”收官年基建投资前景预测》一文中,笔者曾大胆预测,国家需要加大基建的投资力度,以实现在“十三五”收官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的三种预期,预测了基建投资的不同增长目标。从目前来看,如果输入性风险得以有效控制,乐观预期的可能性在增大:疫情防控及时有效,疫情高峰出现在2月中下旬,于3月结束,对基建投资的影响主要在第一季度。之后随着资金来源的不断到位,基建投资将呈现快速增长复苏的态势,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全年基建投资预期增长8%至9%。



实际上,当前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发布了一系列计划,加大对基建领域的投资。



2月中下旬以来,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公布了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在“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大都加大了投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15个省份披露了2020年的重大项目清单,总投资额已经超过30万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完成额达到近6万亿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约6%。从这些地方政府公布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来看,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转型是主要的投资方向。其中,包括交通、市政、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民生改善方面的投资,科技研发中心、制造业基地、产业园区等产业转型方面的投资。以上海市为例,根据该市2018-2020三年的重大建设项目计划,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投资额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长了10%,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数量占比接近50%。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型基础设施不是一个全新的名词,在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便已提出,其主要包括5G 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不过,就投资体量来看,传统基础设施仍是投资主体,新型基础设施更多将发挥调结构的作用。



具体而言,在新型基础设施的七大领域:5G基站建设方面,根据有关报道,三大运营商计划2020年投资建设基站50万个左右,预计投资3000亿元;特高压电网建设方面,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投资计划,2020年预计投资1100亿元;城际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轨道交通协会数据估算,2019年轨道交通投资6300亿元,2020年有望投资增长10%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面,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19年充电桩投资规模预计在50亿元左右,2020年预计增长20%;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方面,根据工信部和有关机构的分析,相关投资规模预计在4000亿元左右。由此,新型基础设施七大领域2020年的整体投资规模预计在1.5万亿元左右,占比不到整个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10%,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依然是最主要的部分,公路、铁路、市政、水利等相关领域的勘察设计企业将受益于基建投资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近年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推动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领域的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23.9%,2018年增长43%,2019年增长37.2%,成为投资增长最为亮眼的细分领域。随着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环境类基建投资将逐渐成为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当然,基建投资规模增长的天花板受制于资金来源。从资金面来看,2020年国家在以下几方面已经发力:一是专项债总量扩容、结构优化、运用创新有望加大基建投资的撬动作用;二是财政赤字率有望上调,且支出保持高强度;三是PPP在规范中继续前行,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亦是重要的政策工具。



2.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



在房地产投资方面,201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9%。但在投资规模进一步增长的同时,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1558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0.1%;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为25822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11.4%。这些指标预示着2020年阶段性调整的即将到来。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我国房地产政策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同时采取“一城一策”的做法,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



在政策基本面没有改变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亿翰智库的数据,2020年1-2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额9181亿元,同比下降25.1%;实现销售面积69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8%。房地产行业销售的急速下滑,加剧了本就紧张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压力,也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继续拿地的意愿。



2月中下旬以来,多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相关政策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平稳土地市场运营,从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等角度,缓解房企缴纳土地款压力,推动房企增强拿地的意愿;二是保障房企平稳运营,考虑到疫情造成复工推迟,多地表示可顺延工期和交付期限,不计违约责任,同时,多地也放宽了预售资金监管要求,缓解房企资金压力。不过,多地出台的政策基本还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来制定,旨在建立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机制,而不是大力放水刺激需求端。因此,房地产行业的阶段调整态势不会改变,预计房地产行业2020年投资增速会下滑到5%或甚至更低,这对以房地产行业为主要客户的勘察设计企业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不过,对于部分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筑设计企业而言,其市场影响可能不会那么明显。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各地政府预计会进一步加大民生改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的投资。此外,棚户区改造方面,2017年提出的三年1500万套棚改攻坚计划,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仍有近574万套未完成,需要在2020年完成棚改攻坚计划的目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面,自2017年底住建部在15个城市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后,2019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出部署,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老旧小区改造,预计2020年各地政府将加速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的进度。



对于即使是以房地产行业为主要客户的勘察设计企业,由于企业和区域的差异,市场调整的感受也各不相同。笔者发现,一些区域的优秀设计企业对市场的信心还是比较强,原因在于他们所服务的都是行业龙头企业,对于资金相对充裕的龙头企业而言,市场调整反而是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的机会,“逆势扩张”更能强化优秀企业的竞争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对勘察设计企业技术发展的影响



1.“BIM+装配式”引领工程建造技术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火神山和雷神山两所应急医院的快速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体现了中国“基建狂魔”的英雄本色。在赞叹中国工程建设者们敬业奉献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BIM+装配式”建造技术对这两个工程的重要作用。



推广BIM和装配式建筑早已是国家政策。2015年,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在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7年,住建部制定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BIM和装配式在国内的推广与上述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应该看到,工程建造技术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保护压力加大、更短工程建设周期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IM+装配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广告效应,将加快先进工程建造技术的推广,预计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会率先进一步强化相关技术的应用要求。



2.数字化转型时不我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传统零售、餐饮、旅游、教育等线下场景全面停滞的同时,线上需求爆发式增长。其中,线上办公成为大部分行业企业复工的标配。在笔者服务过的勘察设计企业客户群中,很多信息化建设领先的优秀勘察设计企业迅速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办公的切换,虽然在家办公会出现由于员工自控力以及家庭打扰因素引起的效率下降问题,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明显;有些勘察设计企业客户由于前期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业务流程线上覆盖率不够、数据和计算资源没有云化等问题,生产效率出现了大幅下降。勘察设计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时不我待。



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勘察设计企业提升组织能力,通过管理信息化、生产数字化等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提升全过程乃至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塑造竞争优势。此外,此次疫情下的大规模线上办公,再次说明在互联网时代打造“网上设计院”是可行的。未来,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内外资源整合、打造平台经济模式,也将为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也为勘察设计企业加快发展数字化业务提供了机遇。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此次疫情同样表明,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不可或缺,特别在交通、医疗、水利、政务等方面,政府应更加重视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将有效提升科学决策、协同控制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25年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安全、健康、交通、能源、水、垃圾处理、经济发展与住宅、公众参与和社区管理8个方面的60个场景。其中,勘察设计企业可以积极发挥作用的应用场景包括交通基础设施预见性维护、多式联运平台建设、水质监测、智能灌溉等方面。目前,笔者也观察到,交通、水利等行业的一些优秀勘察设计企业在数字化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数字化转型为勘察设计企业提供了崭新的市场空间。





新冠肺炎疫情对勘察设计企业管理提升的影响



1.思考核心能力建设



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勘察设计企业而言,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市场经营能力(营销网络、客户关系、企业资质等),项目管理能力(技术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客户协调等),人才队伍结构(核心人才数量、激励机制等),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管理、知识管理、科研成果、信息化建设等)等方面,其中人才队伍结构和技术创新能力又往往是勘察设计企业核心能力的重中之重。在坚持做好传统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建设的基础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促使我们对这些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形成新的认知。



一是战略洞察能力。企业发展既要有前瞻性,要“谋格局”,同时也要“重基础”,基础建设需要适度前置。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迈入成熟期,在市场增量逐渐放缓的背景下,通过行业变革促进发展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建筑业开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说头两年还主要是准备和酝酿期的话,近年来从行业管理、产业结构、工程建设模式到人才技术等要素管理方面,已经呈现出政策频出、全面开花和落地的态势。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变化已经来临,如果不去理解并积极响应,便会错失这个时代,一些在技术发展方面部署工作滞后的勘察设计企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后,恐怕需要追赶的差距将会进一步被拉大。



二是组织应变能力。未来,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是主基调,面对变化组织的不能僵化,需要采取果敢的措施及时调整,特别是企业需要加强危机管理能力建设,准备危机预案,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做好内外部危机沟通,力争“转危为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批传统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困境,但是也有像比亚迪等车企10天变身口罩厂跨界拓展的传奇。比亚迪的快速转型生产口罩体现了其强大的组织应变能力,基础是车企的原料供应、综合制造和质量管控能力。当然,笔者相信口罩在未来不会成为比亚迪的重要产品,但是比亚迪在战“疫”期间的这一“转型”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其品牌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人才是勘察设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才管理需要在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勘察设计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很多地方当前还没有完全复工,经营生产的不确定性会使员工的产生迷惘,长期在家办公也容易使员工产生懈怠心理;二是疫情使人们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员工的核心价值观会受到影响,更加珍惜亲情和友情,工作和生活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



面对疫情带来的新问题,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和员工的沟通,告知企业状况,分析市场前景,树立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信心,使员工的工作状态逐渐恢复至正常;另一方面,注重对员工的关爱,完善对员工的健康防护措施,体现企业的责任和担当,建设“温度”文化。通过系列措施,凝聚团队向心力,为疫情后的企业发展储备动力。



随着春暖花开,新冠肺炎疫情终将离我们远去。虽然就目前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勘察设计企业到底有多大影响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如果我们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待这次疫情,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段小插曲,勘察设计行业还有中长期的发展空间。勘察设计企业需要汲取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验教训,谋格局、重基础,为实现勘察设计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