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这十年

发布时间:2022/11/3 15:46:38 浏览次数: 作者: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信息时代的“时”与“势”,对我国信息化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两化深度融合”,两化深度融合成为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随后,一系列相关文件陆续出台,如2013年,为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2016年,住建部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促进建筑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塑造建筑业新业态。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我国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这十年,有关信息化的文件密集出台,勘察设计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在此大背景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勘察设计企业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抓住机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互联网新技术融入勘察设计行业全方位、全链条,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在推进勘察设计技术进步、管理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开创性、前瞻性的工作,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许多举世瞩目的建造奇迹,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

这十年,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企业完成了各自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及行业发展的变化,许多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部分企业信息化成果显著、处于前列、成为标杆,奠定了在全行业全面推广的基础。大数据、云计算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勘察设计行业得到集成应用的案例层出不穷,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数字化工厂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充分发挥作用,信息化促进了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在落实国家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中,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及工程建造的各个环节,信息化平台成为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的必要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升级,向着现代化的工程公司目标迈进。比如,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成功实现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的转变。从工程数字化到交付数字化工程,IT+工程的服务模式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十年来,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效,可以用三部分来概括:

一是推进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一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和工程公司完成了以信息技术赋能企业管理创新,优化管理模式,重塑管理流程,持续完善企业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与功能的无缝集成,逐步实现全面动态业务管理。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更新换代,进一步建立智能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移动办公,实现覆盖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多项业务的集成化协同应用。一些勘察设计企业正在着手建立企业级信息资源库、知识管理系统,不断开发勘察设计信息资源,完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的价值,支撑智慧企业建设,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二是BIM技术普及应用加速,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在部分城市开展了BIM报建试点工作,运用BIM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电子化报建,实现BIM报建系统与“多规合一”管理平台的衔接;通过传统报建方式、传统规划审批方式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管理技术的提升,形成新的行业监管模式。一些城市的地铁都已采用BIM设计及施工,BIM模型不只是设计,已经做到了指导现场施工、装修等,某单一线路设计施工就因为采用了BIM技术减少了一万多个问题OBIM在轨道交通中的全流程的应用,覆盖了从前期到设计、施工、竣工等过程;数字化交付采用了二维码等技术,便于后期运营方使用BIM模型,此类应用案例不断涌现。这十年,BIM相关的标准编制出版数量大幅增加,各省市、行业编制的关于BIM设计、施工、模型交付等标准90余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有关BIM标准8册,初步形成了覆盖BIM技术在工程建造的各个方面、适合中国工程建造的BIM技术应用标准体系。通过这十年来行业内各类BIM技术应用比武赛事的数据显示,BIM技术应用普及率迅速提高,应用范围快速拓展,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及监测中,集成应用了BIM、GIS、物联网等技术,对相关方案及结果进行模拟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提高设计质量。许多单位研究开发了基于BIM的集成设计系统及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集成设计。基于这些应用的经验,修订和增补有关标准,越织越密的标准体系反过来又为BIM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深化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是集成应用水平提升及协同工作模式形成。部分大型工程公司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多参与方协同工作模式,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工作系统,实现了工程项目多参与方之间的高效协同与信息共享OBIM集成化应用,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阶段的数字化交付和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一些工程公司建立了深化应用估算、投标报价、费用控制及计划进度控制等信息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的估算、报价、费用及进度管控体系。利用新技术提升并深化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应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勘察设计企业运用互联网协同工作开展远程办公、实现复工复产,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全员提高了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信息化水平提升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经历了初步融合和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融合越来越密不可分。进入新时代后,勘察设计企业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运用信息技术赋能,重构新能力,实现生产、运营、管理、市场、服务全面信息化、数字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勘察设计行业通过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交付工程精品。

从实现工程建造的信息共享方面来看。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了空地融合数字工程勘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建立了工程勘察数据中心,研发了集数字化采集、集成化管理、协同化应用、可视化表达于一体的空地融合数字工程勘察平台,提升了工程勘察信息数据共享与专业服务能力,促进了勘察技术手段升级换代。林同桂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在沱江大桥设计中,基于协同平台,将BIM可视化、参数化、信息化和一模多用的特点应用于设计全过程,打通“信息孤岛”;自主研发桥梁智慧设计云平台,集成企业设计知识库,整合多种虚拟现实技术,引入云计算技术,有效提升设计品质和沟通效率,贯彻了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运维理念。

从提高工作效率、效益显现来看。北京市轨道交通7号线东延工程环球影城站的BIM技术应用使施工深化设计时间缩短40%、总工期缩短1.5个月;重庆市重点工程重庆红岩村桥隧PPP项目,开展BIM拓展应用,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智能检测、GIS、VR及物联网,解决了施工技术及协调管理难题,缩短工期56天。

从创新工程建设模式来看。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探索实施了以设计为源头的数字化工厂建设,开拓了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联合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主编了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化工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该标准发布之后,我国几乎所有新建石油化工项目都实施了数字化交付,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发展,深入实践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工程公司在交付物理工厂的同时,与之同步交付数字化工厂,创新了工程建设新模式。

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来看。这十年,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各行业追求的共同目标。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水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在超大型绿色智慧全地下污水厂BIM技术应用项目中,基于BIM的性能分析给超大规模全地下污水厂绿色设计带来了多种定性、定量的分析,为绿色污水厂设计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设计优化和决策依据°BIM技术在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案例不断涌现,如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深圳市前海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在前海BIM技术应用推广发展规划中,综合标准制定、平台建设、技术集成、政策制定等手段进行规划与实施,创新性地采用了多项BIM+CIM数据融合关键技术,建设了多项自主可控基础平台,以支撑标准前海、孪生前海;全面设计了云计算、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项新型信息技术的交叉应用,保证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际影响来看。这十年,勘察设计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在中电胡布2x660兆瓦燃煤发电项目煤炭进口码头工程中综合应用设计、结构及波浪分析等相关软件,该项目成为在巴基斯坦首次采用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传递了思想与方法。中国建材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沙特北方地区水泥生产线项目中采用BIM技术,为项目增值139万美元。中国正在努力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充分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勘察设计精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信息化与勘察设计深度融合推进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在推动深度融合的方向、重点、路径、方法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同认识和看法。标准缺失、关键软件依赖进口、集成服务能力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突出,国产软件在规模性和系统性应用上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体制机制仍需改进,促进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政策措施协调配套不足,信息化高水平人才缺乏;信息技术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了信息共享程度低,以及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此外,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化。这些问题制约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改善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强,阻碍了全行业信息化的整体快速推进。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各方面形成合力积极推动解决。今后,还要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夯实基础

一是在“卡脖子”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基础平台类软件上,着力解决图形引擎、应用软件生态圈构建、相关技术标准配套。设计应用软件及工具上,要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建立数据生态,通过推广应用提升运行稳定性、完善系统功能。

二是加快建设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科学管理和集中管控。整合系统和信息资源,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提高管理水平和集中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提高决策与执行效率,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自主创新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节约资源能耗消耗,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工程建造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

四是努力提高信息安全水平,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完善信息安全体系。把日常管理、技术水平和应急机制结合起来,强化网络运行和生产安全,消除隐患,防止发生信息系统事故,提高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

健全生态

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保障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以典型项目为依托,建立技术和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建设,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技术标准。推进数据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积极探索构建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行业及全国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完善环境

一是提升认知水平。针对一些企业“一把手”对信息化建设必要性、重要性及困难认识不够到位,缺乏科学、完整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及建立管理系统时的顶层设计,固守陈旧低效的生产和管理运作方式,畏于创新,缺少人财物的持续、适宜投入等问题,通过培训及对标标杆企业,提升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二是加强引导和规划。信息化工作投入大、时间长、挑战多,要慎重决策,做好顶层设计;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加强前瞻性思考;要短期与长期目标相结合,长远规划和循序渐进相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差距较大,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推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是推动实施。坚持整体性推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强组织体系、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建设。各勘察设计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确定信息化目标,寻求有效的实施路径。投入追求实效,避免跟风,盲目从众。不同企业分类规划,因地制宜,追求实效。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勘察设计行业深度融合,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及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探索都离不开信息化,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基于过去十年的积累,加之对未来形势发展的正确预判、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与新型信息技术的结合,才能打造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新优势。相信信息化在促进勘察设计企业可持续、高效率、高水平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大有作为,信息化提升和数字化转型是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勘察设计行业要努力走在数字经济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