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制修订一批技术标准规范,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管理深度应用,一体服务广泛覆盖,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行动方案》提出,提升公路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智慧化服务水平,其中包括提升服务区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感知设施,为充换电设施建设提供便利,建设服务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在运营管理、安全应急、信息服务等应用。
依托京哈、京港澳、杭绍甬、沈海、沪昆、成渝、海南环岛等国家高速公路重点路段以及京雄高速、济青中线等城际快速通道开展智慧公路建设;依托天山胜利隧道、秦岭隧道群等开展智慧工地、智慧运营与应急管理等系统建设;推进江西等地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建设……一大批智慧公路重点工程将逐步落地。
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建设也将提速。《行动方案》明确,依托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乌江、涪江、杭申线等高等级航道开展智慧航道建设;推进厦门港、宁波舟山港、大连港等既有集装箱码头的智能升级,建设天津港、苏州港、北部湾港等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加快港站智能调度、设备远程操控等应用,实现平面运输拖车无人化;打造济南、长沙等航空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打造重庆等铁路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推动北京、河北等开展智慧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
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也是交通新基建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开展5G等技术在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应用研究。结合5G商用部署,协同推进对高速公路重点路段、重要综合客运枢纽、港口和物流园区的网络覆盖。深化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建设北斗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支持系统,深化北斗全球航运示范应用,完善北斗兼容的全球中轨卫星搜救地面支持系统。
|原文如下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领域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将《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
交通运输部
2021年8月31日
附件
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行动方案(2021–2025年)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总体要求,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时期数字交通发展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总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智慧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组织推动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打造有影响力的交通新基建样板,营造创新发展环境,以点带面推动新基建发展,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赋能增效。加快技术创新迭代,丰富拓展应用场景,积极培育交通运输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动能,发挥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作用,巩固传统基础设施强基固本作用,促进运输服务智能升级。
——统筹协调,政企联动。更好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支持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稳妥,远近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加快成熟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深化应用,注重经验成果总结和推广,支撑交通新基建系统化、规模化发展。积极跟踪新技术发展,适度超前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及试点。
——标准支撑,安全发展。发挥标准化在新基建领域的基础性作用,优先制定关键环节的标准规范,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逐步完善。筑牢安全防线,强化安全发展意识,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关键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安全。
(三)行动目标。
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制修订一批技术标准规范,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管理深度应用,一体服务广泛覆盖,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智慧公路建设行动。
提升公路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提升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增强在役基础设施检测监测、评估预警能力。开展对跨江跨海跨峡谷等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的实时监测,提升特长隧道、隧道群结构灾害、机电故障、交通事故及周边环境风险等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应用水平。建设监测、调度、管控、应急、服务一体的智慧路网平台,深化大数据应用,实现视频监控集成管理、事件自动识别、智能监测与预警、分车道管控、实时交通诱导和路网协同调度等功能。
提升公路智慧化服务水平。推广交通突发事件信息的精准推送和伴随式出行服务,在团雾、冰冻多发区域研究推进车道级雾天行车诱导、消冰除雪等应用,支持重点路段全天候通行。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应用,推进与公路运行监测等数据融合,全面提升公路信息服务水平。准确定位车辆位置,提供“一键式”智能应急救援服务。提升服务区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感知设施,为充换电设施建设提供便利,建设服务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在运营管理、安全应急、信息服务等应用。逐步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
专栏1 智慧公路重点工程 |
立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海南自贸港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依托京哈、京港澳、杭绍甬、沈海、沪昆、成渝、海南环岛等国家高速公路重点路段以及京雄高速、济青中线等城际快速通道开展智慧公路建设,提升路网运行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通行效率。 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实施工作,推动深中通道、常泰长江大桥等在建工程同步加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能力,动态掌握长大桥梁运行状况,防范化解公路长大桥梁运行重大安全风险。 依托天山胜利隧道、秦岭隧道群等开展智慧工地、智慧运营与应急管理等系统建设,增强隧道运行管理可靠性,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推进江西等地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建设,推广卡口车流和服务区客流监测、全景视频监控、停车位诱导等设备设施,提高服务区运营管理和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
专栏2 智慧航道重点工程 |
立足全国高等级航道网“四纵四横两网”,依托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乌江、涪江、杭申线等高等级航道开展智慧航道建设,实现重点通航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测,推动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应用,推进梯级枢纽船闸联合智能调度,有效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确保船舶通行安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等智能化应用,提升运河工程全过程的一体化管控能力。 |
专栏3 智慧港口重点工程 |
推进厦门港、宁波舟山港、大连港等既有集装箱码头的智能升级,建设天津港、苏州港、北部湾港等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加快港站智能调度、设备远程操控等应用,实现平面运输拖车无人化。建设港口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加强港口危险品智能监测预警。推进武汉港阳逻铁水联运码头建设,应用智能闸口、智能理货、智能堆场、智能调度系统,探索内河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经验。 |
专栏4 智慧枢纽重点工程 |
打造济南、长沙等航空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实现交通运行监测、智能分析决策、信息服务、综合交通协同等功能。打造重庆等铁路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场站联动、客流管控、一码通行、智慧停车、智能客服等功能。 推动北京、河北等开展智慧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推进仓储、运输、配送等设施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实现车货匹配、智能调度、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等服务。 |
专栏5 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 |
加快建设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构建以部级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为枢纽,覆盖和连接各省级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的架构体系。鼓励支持省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先行先试。建立健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和交换渠道,推动部省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互联互通,推进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的汇聚共享与智能应用,以数据赋能交通运输行业,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