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不只是技术问题,更需要管理创新

近日,又有喜讯传来——素有工程领域“奥斯卡”之称的“2022基础设施数字化光辉大奖赛”的赛场上,在能源通信输送网络领域,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徐东220千伏变电站工程获奖,国网衡水供电公司衡水青罕输变电工程入围决赛。


一年一度的Bentley纵览基础设施大会上近日在伦敦举办,2022纵览基础设施大会公布了2022基础设施数字化光辉大奖赛的获奖名单。全球47个国家/地区的180多个组织提交了近300个参赛项目,专业评委从中选出了36个决赛入围项目,并最终确定了12个类别奖的获奖者。来自美国的“35号州际公路东北部扩展项目中央段”项目,澳大利亚的“利用数字化施工安全拆除危险的平交路口”项目,中国的“武汉徐东220千伏变电站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项目等榜上有名。


网站1.png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数字化分公司副经理王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畅谈项目经验与获奖体会。王伟介绍,在基础设施工程领域内,数字化正成大势所趋,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正日益深入,这从今年参赛单位的性质变化也可以得到印证——过去参赛单位以设计单位为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建设管理单位加入进来。在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这次获奖的项目中,数字技术贯穿了该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维三个阶段。


在设计阶段,“过去的CAD解决的是早期手工绘图阶段效率的问题,但它却难以解决协同设计工作的问题,设计由以前的串型设计逐渐向并型设计发展。”王伟介绍,湖北电力勘测设计院采用Bentley的ProjectWise平台进行协同设计,开展包括电气、建筑结构、总图全专业在内的三维设计。武汉徐东220千伏变电站是华东地区首个全地下变电站。变电站里空间狭小,专业繁多,共有7个专业需要共同布置协同完成。可以想象,其中的空间碰撞问题是传统二维设计里很难解决的。通过三维数字化实时协同的方式,湖北电力勘测设计院很好地解决了空间问题,提高了设计精度和效率。为了在城市区域内完成变电站周边楼房、民房、道路的信息采集和实体还原,项目组采用了无人机航飞和实验建模。模型可以直观反映周围地貌、环境信息,这为变电站选址、搭建运输、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模型,项目组得以合理布局。


在建设阶段,项目组通过超模型理念给施工单位做施工交底,在模型机组上连接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并且把包括动态安装模型在内的视频、多媒体信息一起交底,更加直观、清晰。在原有3D基础上,叠加进度管理和费用管理,通过5D方式进行施工管理,通过空间动态仿真模拟方式指导施工安装。在费用控制方面,项目组通过建模,能把设计成果转化到费控软件,精确统计电气和土建工程量,减少人员测算工作量。


在运维阶段,也就是变电站移交运营单位投运之后,项目组建设了变电站数字孪生运行平台,可以让运营单位很方便地找到运行设备位置。该平台也是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的首个数字孪生平台,通过三维模型与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以及火灾消防、安全防卫等部分进行数据交互,实现设备的实时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研究,实现智能运行、智能告警、设备管理、检修计划、作业研判、专家诊断、消防模拟、人员定位、逃生路径规划等功能,为变电站在突发事件下提供有效的对策措施,对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工作提出可靠的作业意见,让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快速、直观的查看设备静态,实现变电站智慧、稳定的运行。


和王伟有同样感慨的是同样参赛的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建设部副主任张舵。在张舵看来,BIM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需与技术升级配套创新管理方法与体系。国网衡水供电公司目前在开展BIM技术升级应用同时,就非常重视以设备为单元,以数据为核心,以模拟为载体,以标准为方法,以贯通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创新和业态升级。


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在BIM平台实现工程项目-运行设备双维数据集成基础上,为电气设备模型赋值电气参数信息,实现电网工程虚拟模型数字孪生,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电网建设、运营模型,工程竣工投运后“一键式”资料移交生产运维单位,帮助运行单位开发运行监测、应急抢修、大修技改方案优化、三维虚拟培训、追溯电缆敷设、地下管线等复杂隐蔽工程问题根源等拓展应用,最大程度实现BIM+电网工程综合应用。


网站2.png


结合本次光辉大赛入围项目情况,可看出随着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及数字孪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随着国网和南网对三维技术的大力推广,数字化技术已经在输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得到深化应用,而许多电力设计院也已经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正在逐步实现如何将数字化技术高效的转化为数字化生产力。而Bentley公司也针对数字化技术应用对软件厂商的新需求,以BIM建模技术、实景建模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化施工管控技术、数字孪生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不断完善和打磨电力行业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支持用户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上不断前行,为用户成功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